@親衞隊 唔係大陸成日話乜乜中華民族?咁同一族點歧視,啊係,我呢啲係皇漢口中既越南馬榴,好似真係唔算中華民族。支那係越南或者前法屬印度支那地區都冇貶義,係中國人玻璃心嗜。
叫中共字OK,中國連共產都冇資格代表,而家呢個儒家官僚強盜資本主義黨冇資格話自己共產黨。
第個post講起,講下我好反感粵文使用者一種做法。
附會一d漢字作正字,非常之戇鳩。
要論證一個字係所謂正字/本字,我認為應該要搵到如下證據:
1 有古籍(即係大概以二戰劃線,之前出版嘅刊物)作根據
2 符合韻書等語音學嘅考證
如果冇,就唔該唔好生安白造。
舉個例,譬如表達北方話「些」嘅粵語di1/dit1,我從來寫d/D就算,而唔寫啲,更加絕對唔寫尐。
啲無非就係口字邊加個聲旁的來表音,既然本身就係一個表音嘅符號,噉直接用西人嘅D,咪又係符號一個?寫尐嘅戇鳩之處大把人論述過我就唔重複啦。
「拉丁字母同漢字混用好肉酸成何體統冇來文化……」
噉你寫粵文,同文言、北方話白話文混用,一樣咁肉酸,咪7寫啦。
流派唔同啫
你地想癈漢字相當困難,文法一樣,而且推普機下反而粵字更不通俗
拉丁字母唔可以同漢字混用係相當奇怪嘅論調。
拼音文字同表意文字唔可以混用亦係相當奇怪。不過日文其實就算係混合?
古今中外冇人噉做,點解我哋粵人唔可以噉做?
橫掂隻字都係寫唔出,即係未必存在於發明漢字呢班人嘅語言系統入邊,噉何必去黐人哋搞隻漢字來寫,而唔黐鬼佬寫拼音文字?
@Wetdiet 在 粵文死攬住漢字唔知為乜 裡說:
你地想癈漢字相當困難,文法一樣,而且推普機下反而粵字更不通俗
姐仔你又講咗去另一個極端。
噉啦,我歸納下字詞起源同寫唔寫得出,講下我嘅睇法。
1 文言有嘅,粵文又有嘅,梗係照寫漢字,e.g. 今日、幾多、何以
(有d文言詞講起上來頂櫳覺得你文縐縐,但唔覺得哽耳。)
2 北方話白話文有嘅,粵文又有嘅,梗係照寫漢字,呢類詞大把,基本上好多科技術語都係,我寫緊呢句用到「白話、漢字、基本、科技、術語」通通都係。
3 北方話白話文有嘅,粵文唔啱嘅,就唔好寫!譬如看hon3,撈話表睇嘅意思。粵語呢隻字通常讀hon1,表看守嘅意思。睇下有幾多hon3音嘅詞唔係撈話。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看
舉多d例:吃飯個吃、喝水個喝、些、們、這、那、哪……
(所以願榮光歸香港歌詞我都唔係好中意,開頭第一句就這,這乜柒啫這。文縐縐d可以用此。用這字真係不知所謂。)
4 文言、北方話白話文都冇嘅,粵文獨有嘅,分兩種來講。
4.1 有字嘅,呢個字可以係經過嚴格考證得出係本字嘅,亦可以係有大批人使用嘅所謂俗字,噉就寫嗰隻字。譬如大隻騾騾,話係騾仔個騾,我覺得信得過,欣然接受。
4.2 冇字嘅,乾脆寫粵拼。
我認為噉做衰過直接寫粵拼,一來多此一舉除褲放屁,二來錯字一旦廣泛用開會污染文本。
呢度講下4.1唔包邊d。譬如有人用果代替嗰。果字本身冇go2嘅讀音,所以我討厭噉樣嘅借字。不如一係寫嗰,一係寫go2,或者嫌嗰筆劃多再發明第個少d筆劃嘅,「口字邊+个,口个」噉樣我覺得都可以接受,表音符號一個咋嘛。
粵文拉丁化嗰d呢,係主張上述4種全部寫拼音文字。
正字撚/本字撚呢,係主張4.2大批冇字嘅粵文詞安d漢字畀佢。
我認為兩種都膠到無倫。
至於究竟嗰d提出證據話係本字嘅,究竟點分係4.1定4.2呢,就要睇下d所謂證據有幾合理。
屌開而家香港人寫北方話on99呢,一次過講埋,早兩日有人post尋秦記主題曲,就係板來。
https://youtu.be/jbcuDk5NxzQ (Invidious)
別高興 別以為叫始祖
萬歲千歲都會依你意願來營造
下一世 別理誰叫高祖
別要賭 天命最高
粵語別字就只有分別(separate)、別處/別號(another/alternative)噉解。
呢度文縐縐d就寫莫。咁啱兩個字都係陰入(所謂第9聲,或者按粵拼係第6聲嘅入聲),點解唔用莫???
想寫粵語亦可以用咪mai5。
歌詞入邊有句「下一世」,令我又諗起另一樣on9嘢。
香港人日日嗌
下乜柒?粵語下字通常表達next嘅意思,「下台戲」就可以講「下台」啦。
應該講林鄭落台。
林鄭下台講出口唔覺得哽耳架咩?
其實我唔係第一人,啱啱Google「"下台" "落台" 粵語」,2014年已經有人講。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563195943893492&id=100006093049023
Kevin Lee
November 12, 2014 ·
從「落」台,到「下」台,不知不覺嘅北方用語影響香港粵語「下」、「落」本來分工明確:「下」為指示方位既形容詞,見於「下面」、「下流」、「樓下」;「落」則係趨向動詞,見「落雨」、「落樓」、「落嚟(來)」。
北方話「下」可兼作動詞用,見於「下雨」、「下來」等。
對比董梁兩朝,示威者口號已變,從「董建華落台」變成「梁振英下台」,為北方白話文用語滲入香港粵語口語一例。本土派常強調拒絕北語如「上馬」滲染,但似乎未能察覺有關改變。
(其實太多影響己出現,暫不論)
Kevin Lee 大中華膠:用内地都睇得明嘅字,方便内地民主人士互相了解支持,堅持用落台係自我封閉,排外法西斯!
語言學人:音韻、文法、詞彙等語言要素中,詞彙最容易借入。中港交流頻繁,詞彙借用非常尋常,屬自然社會現象。
哈北京文人:「下台」才算文雅,「落台」是哪門子用法?要我們使用白話方言寫口號,門兒都沒有!
玷句輝 民運趨向多數用文字傳意,寫「下台」,形、音傳意達義,無大問題。
阮子明 其實取代查實,已經取代經已,卡片取代咭片,好多詞彙喺民國時期嘅白話文教育經已影響咗粵語嘅固有詞。
AnnA Lam 仲有小三,黑材料,手機
太多,數之不盡
https://www.facebook.com/lovehongkong2047/posts/660330004080018
「舖頭仔」
在廣東話「舖」,亦叫舖頭,即是店或者肆,是在一個固定建築物裏售賣貨品或提供服務的地方。而「舖頭仔」即是小型的店舖,舖面較小,一般都是做街坊生意,而營業形式通常都是私人開業而非財團機構連鎖式。小時侯會到「士多」、或「舖仔」(舖頭仔之簡稱,是本人與家人朋友的習慣叫法)買零食汽水,現在這些地方也買少見少了。
這次雨傘革命中示威者為幫助受影響的「舖頭仔」,發起「幫襯小店」、「佔領撐小店」等組織及活動,當中的「幫襯」和「撐」顯然是廣東話用語,但似乎未留意「小店」這詞其實並不本土。
@惠福路人 對粵語認識唔夠深,但搞左半個鐘勉強明你講咩,但係你地俾北方人語言污染唔系一日兩日,好難逆轉
@Wetdiet 我個人冇咩所謂,英文咪一樣一推德文、法文、拉丁文嘅影響。最緊要係以後粵語可以有更大嘅影響力,成日諗「純淨語言」其實係冇自信。
我鍾意用「啲、嗰」係因爲學識粵拼之後噉打快過用字母
@親衛隊 在 粵文死攬住漢字唔知為乜 裡說:
@Wetdiet 我個人冇咩所謂,英文咪一樣一推德文、法文、拉丁文嘅影響。最緊要係以後粵語可以有更大嘅影響力,成日諗「純淨語言」其實係冇自信。
我鍾意用「啲、嗰」係因爲學識粵拼之後噉打快過用字母
我呢就唔係要做language purist,之但係撈話嘅文化影響係會影響成個思維模式,所以d人寫粵文,唔該就諗下粵文可以點講,就咪一味用粵語up返撈話出來。
廣東嘅人返學受撈話教育,預咗嘎啦。
但係香港嘅問題令人睇得出,就算粵教中都係冇撚用,因為d書本成個mindset唔係教你我手寫我口表達自我,冚唪冷都係mandarin-centric, china-centric嘅。
所以我認為香港依家咁多大中華膠,新文化運動以來推嘅官話白話文係罪魁禍首。
睇返清末民初時候嘅粵人、客家、閩人……好多能夠提出獨立、自治嘅主張,點解到咗40年代打後,反而冇呢?
我認為,就係清朝嗰陣,都係傳統嘅儒家忠君愛國思想,但儒家呢一套,冇話忠邊個君喎(唔似日本拜天皇天皇係神喎),過渡到共和,一下子個個冇咗個君,可以話思想上係全無禁忌,但係新文化運動往後一系列教育,卒之就將呢個忠君,變成愛國。而家個個侍奉國家,就好似舊時侍奉皇帝。
香港冇得倖免,因為教材冚唪冷都係噉,教你寫「書面語」,唔准寫粵語。
言文分離相當之戇鳩。為咗一個粵人冇份嘅國家,寫文要就人睇得明,咩道理吖?寫文首先係我手寫我口,自己人睇得明!我係粵人,寫文畀粵人睇,點解我要寫北人北語?學校點解要奉官話白話文為圭臬?
一切就係大一統作怪。
我尋日先睇到魯迅一句話,幾出名下嘅,講中國人中意折衷調和,想開窗要提議拆屋頂,d人先會應承開天窗。原來嗰句說話出自魯迅1927年「
二月十六日在香港青年會講」,標題叫做《無聲的中國》。篇演講就係話要人拋棄文言寫白話。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無聲的中國
計我話,依家係時候輪到粵人啦,實情經已遲咗太多啦。
@恆智德 @太陽三觀測站
推返起個舊po ,😂費事喺旗幟po下面講用乜字
以後如果要制定粵文標準,出於政治考慮第一件事就係「去官話」,技術上就係逆轉「白話文」運動嘅影響。至於文言,係類似拉丁文嘅死語言,而且中國學校教育連正體字都唔學,唔使擔心點擔心「文化污染」。
經典嘅官話入「書面語」嘅例子係「的」,就係搵個漢字標記官話中「嘅」嘅發音。
@親衛隊 喺 粵文死攬住漢字唔知為乜 入面講:
官話入「書面語」嘅例子係「的」,就係搵個漢字標記官話中「嘅」嘅發音
唔需要,其實晚清開始一直到民初就讀di1,相當於「啲」
@親衛隊 時至今日仍有字典收錄「的」嘅di1音
https://jyut.net/query?q=的
咦,分咁多種寫法
用同音字或者近音字代替拼音,主要都係基於實用性:
經典嘅官話入「書面語」嘅例子係「的」,就係搵個漢字標記官話中「嘅」嘅發音
你舉例嘅係「啲」以前寫作「的」,我講嘅係類似「你的文字」中嘅「的」
如果寫拼音唔寫文字,粵語唔同片區口音都存在好大差別,以邊個爲標準?
反映地方特色,用拼音更有優勢,如果用字想區分就算再造一個字。如果唔係文字閱讀係睇唔出用緊唔同口音。
漢字中夾拉丁字母,唔一定係某種特定嘅拼音標準,比如「hea」,比如用「geh」表示「嘅」,可以令表達更加靈活。
我認爲一種表達入唔入辭典係睇佢多唔多人用,唔係見佢唔係漢字就搵個本字,而將通行用法視作異端排除
@親衛隊 喺 粵文死攬住漢字唔知為乜 入面講:
「啲」以前寫作「的」,我講嘅係類似「你的文字」中嘅「的」
既然「的」可以讀di1,點解「你的文字」唔可以用「的」而讀di1?
我認爲一種表達入唔入辭典係睇佢多唔多人用,唔係見佢唔係漢字就搵個本字,而將通行用法視作異端排除
呢度邊個話排除通行用法?有人自己搵本字都唔得?
@恆智德 「你的文字」係quote緊官話嘅用法
之前我成段話講嘅係「現代中文書面語」有大量借用官話口語嘅元素,未來確立粵文標準要將佢哋排除。
@親衛隊 喺 粵文死攬住漢字唔知為乜 入面講:
比如「hea」
呢個字噉寫主要因爲無常用近音字,如果有,大家實用近音字(其實「hea」可能源自「歇」台山音: https://www.stephen-li.com/TaishaneseVocabulary/Taishanese.html
如果搵唔到本字(按樓主講法,需要有二戰之前出版物佐證+韻書考證)就要用拼音,噉大把口語無得用漢字寫:
樓主標題用嘅係「死攬」,即係反對單一使用漢字標記語言,呢一點同我嘅睇法一致。
粵語可以用漢字
粵語係純粹漢字語言
我唔係話要反對某一種寫法,係反對人爲規定某種寫法爲標準、正統,應該尊重現有嘅流行寫法,平等對待佢哋。
https://xsden.info/topic/960/粵語拼音方案你哋鍾意邊種
類似嘅諗法我討論粵語拼音方案嗰陣都講過
@親衛隊 噉我都無話反對話唔用得拼音
你用拼音,我用音近字,大家溝通到就無問題
再推
@親衞隊 我而家懶咗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