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衞隊 唔係大陸成日話乜乜中華民族?咁同一族點歧視,啊係,我呢啲係皇漢口中既越南馬榴,好似真係唔算中華民族。支那係越南或者前法屬印度支那地區都冇貶義,係中國人玻璃心嗜。
叫中共字OK,中國連共產都冇資格代表,而家呢個儒家官僚強盜資本主義黨冇資格話自己共產黨。
最近幾個post喺度討論之音,諗返起最早用廣東話輸入法係用Google嘅在線廣東話輸入,用嘅方案應該同而家Gboard嘅耶魯係一樣嘅。
接觸Rime之後電腦用jyutping多(因爲schema用jyutping多),但係因爲唔多鍾意類似「jyut」、「zoeng」嘅拼法,如果寫英文要溝粵語,如果冇現成嘅詞,都係順手用耶魯。
唔太識粵拼😂
j唔读「約」唔通讀「蛇」?
用粵拼係大勢所趨啦,而家啲輸入法字典都係用粵拼
@玭玻邦 我講嘅係溝英文嗰陣,j係「祖」唔係「約」,可以用「yut」做乜加多個j。
最唔鍾意嘅係用「z」,順住英文讀唔啱音,同支那拼音一樣
@jyutping 就係因爲查字音啲網都用jyutping先識😂
鍾意同埋用緊jyutping
@jyutping 學術研究、羅馬化、輸入法應該係三種唔同嘅需求?
齋睇輸入,溝埋兩個音唔會影響使用,除非你話會教到人人講懶音。
如果考慮「羅馬化」,用「z」就好唔掂。如果標註地名用粵拼 ,我會揀第種。
個人體驗,輸入用邊種都冇咩區別,但係寫出嚟就有分好唔好睇,至於嚴謹與否,唔多識,評論唔到。
@親衛隊 唔係,呢個同需求無關,你睇普通話拼音就知,普通話幾時將學術輸入法標音分開嘅?無論你睇研究普通話嘅論文定係鬼佬學普通話嘅教材定係輸入法都係同一個拼音方案。拼音方案最緊要嘅就係統一標準,最忌嘅就係幾個唔同標準,設計得點都係次要嘅。
你講嘅「z」呢啲純屬個人喜好問題,同拼音方案設計無關嘅
@jyutping 幾個唔同嘅標準有咩唔好,如果真係粵拼統一江湖(雖然話因爲歷史傳統要唔同領域都跟有難度),新地名翻譯都要焗住用「z」?
多幾種方案對於一般用家就多個選擇,每種方案講到尾都係幾個專家圍爐整出嚟,點解要逼全部人用一個標準?
@親衛隊 喺 粵語拼音方案你哋鍾意邊種? 入面講:
@jyutping 幾個唔同嘅標準有咩唔好,如果真係粵拼統一江湖(雖然話因爲歷史傳統要唔同領域都跟有難度),新地名翻譯都要焗住用「z」?
多幾種方案對於一般用家就多個選擇,每種方案講到尾都係幾個專家圍爐整出嚟,點解要逼全部人用一個標準?
咁係因爲「普通話」俾中共規定咗一個標準,之後靠使用群體數量優勢霸佔咗所謂「主流」囉,你睇「國語」就有好幾種羅馬化方式,喺台灣都係並存。
講開「統一標準」,你認唔認同英文講到中國歷史嘅人名、地名全部用pinyin轉寫?如果牽涉到嶺南地區嘅嘢,我寧願跟返粵音再麻煩啲同人解釋都唔去跟咩所謂慣例。
我擺「z」出嚟講係因爲Jyutping一個同Pinyin類似嘅缺陷(個人見解),就係同傳統譯名割裂,一啲清朝、民國就有嘅地名翻譯,如果重新用Jyutping轉寫就會差好遠。
呢個似學術討論多
搬去學術台?
@親衛隊 多個標準的確有非常多害處。排第一嘅就係對外語學習者造成影響,你諗下你係鬼佬學粵語,點知睇課本係一種拼音,查字典係另一隻拼音,出街睇名又係第三種拼音,你叫人點學?即刻啲學習意願就降晒,然後大家都話「粵語好難學!」跟住就冇人學粵語,粵語嘅文化輻射就會顯著降低。
同樣嘅,用唔同嘅拼音喺學術交流仲有技術上都會提高成本。如果你識技術嘅話就會知道而家Unicode入邊漢字嘅國語/普通話轉寫都係得一隻拼音方案嘅,就係大陸嘅pinyin,冇台灣嗰啲標準。點解?因為你做IT就係要講求統一標準,你搞幾隻標準出嚟,多一個標準就係多一份成本,人哋IT公司都先費事理你,邊個最多人用就定邊個係標準。
轉寫名係另一回事,嗰個係語言問題唔係拼音問題,嗰個叫做統一用普通話起名,同你用咩拼音方案無關,你就算用注音符號嚟轉寫噉都係普通話。
@恆智德 文化台當時開就係粵語、本土文化嘢多,要分流。開喺學術有「理性討論」限制,仲要認真搵source
@jyutping 求其揀一種學囉,一百年前冇粵拼嚟廣東、香港嘅鬼佬唔識學廣東話?英文音標都唔止一種啦。
如果下下都要遷就人多嘅標準,咁點解規定中文全部寫簡體,大陸人咁多。
依家唔係去「搞」幾隻新標準,係原先就有好幾種標準,定死一種就破壞咗傳統。
Unicode入邊漢字嘅國語/普通話轉寫都係得一隻拼音方案嘅,就係大陸嘅pinyin,冇台灣嗰啲標準
標準規定就大嗮?ISO國家仲有「Taiwan, Province of China」添,粵語語言編號仲係「zh-yue」(呢個yue你覺得係粵語發音?)
@jyutping 我反對嘅唔係推廣Jyutping呢個標準,係反對單一標準。
簡單啲講,如果投票要唔要政府資助Jyutping標準制定嘅組織,我會支持。但係如果要立法推「標準化運動」,所有地名、人名嘅羅馬化淨係俾一種標準,我就會反對。
以Rime爲例,舊版嘅Jyutping repo係有個yale嘅schema,唔同方案轉換幾行code嘅事。
去到而家嘅rime-cantonese,會寫:
中州韻粵語拼音輸入法分歧拼音系統補丁
依賴於:rime/rime-cantonese
呢個補丁將jyut6ping3*.dict.yaml嘅詞句轉換成其他主流拼音系統,方便唔係用開「粵拼」嘅人用RIME,同埋學習用「粵拼」轉寫。
本方案唔係rime-cantonese嘅分歧拼音系統方案,而只係一個幫助大家學習「粵拼」嘅教育工具。所以使用哩個補丁嘅時候係會預設顯示該詞嘅正確粵拼,而唔係分歧系統之下嘅拼音。
長遠請考慮轉用香港語言學學會嘅粵語拼音方案(「粵拼」),一嚟科學,二嚟貼近國際音標,三嚟大部分嘅現代粵語資源都係用「粵拼」標音。如果閣下希望同本地粵語文化接軌,請轉用粵拼。
呢度嘅程式碼係都以補丁方式實現,唔會影響其他輸入法檔案。
過渡逼人轉會
@jyutping 喺 粵語拼音方案你哋鍾意邊種? 入面講:
然後大家都話「粵語好難學!」跟住就冇人學粵語,粵語嘅文化輻射就會顯著降低
問題1:多一個標準會難學?
唔同母語嘅使用者對唔同標準嘅感覺會唔一樣。 講返個「z」,官話區學pinyin大嘅人見到「z」會好易過渡,但講英文嘅人見到「z」實會讀錯。多幾個選擇,唔同文化背景嘅人都可以搵到適合自己嘅方案。
問題2:好難學,所以文化影響力降低?
英文咁鬼多外來詞,比起其它歐洲語言,發音極不規則。有影響到佢做到世界通用語言咩?
語言嘅影響力源自使用該語言族群嘅影響力。靠嘅係文化(娛樂行業輸出)、政治地位(有獨立嘅民族國家、做戰勝國等)嘅提升。唔係靠咩易唔易學。
喺討論易唔易學之前,要考慮嘅係有冇人想學。
@親衛隊 傳統名還傳統名,拼音還拼音。傳統名仲分ts ch,am om,ap op,i ze,你分唔分?鬼佬要學,佢要分定唔分?傳統名㞗寫就得喇,橫扂啲「傳統名」(查實係港府㞗拼)一啲都唔傳統,p' t' k' ts' ch' 又鏟唨個 ' ,都唔知乜嚟 。
冇單一標準,可以~
噉我串jyut你點知係「粵」定「絕」定「説」定「血」
@玭玻邦 你咁講英文寫法唔寫埋聲調都有缺失啦
@親衛隊 就係話傳統名點寫就留佢點寫囉
@玭玻邦 關「說」同「血」事咩?
老老實實,我近年都係用Jyutping多,就係好唔鍾意個「z」囉😂(睇我講咗咁多次大家都知)
@親衛隊 法國佬讀「説」,拉美佬讀「血」囉。其實z茲 c雌之類你寫dz ts我覺得都冇乜問題,但z之 c黐就要諗過。dzh之 ch黐?
@玭玻邦 喺 粵語拼音方案你哋鍾意邊種? 入面講:
橫扂
呢個「扂」字解作「竪」?查字典似乎「扂」係門閂,而且係橫木
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扂
《集韻》戶牡也。或作𠂼。《韓愈·進學解》椳闑扂楔,各得其宜。《顏氏家訓》與扅通。
《韓愈·進學解》椳闑扂楔:
椳:《說文》門樞也。
闑:《正韻》門中橛爲闑。門中央所豎的短木。
楔:門兩旁木柣,卽今府署大門脫限者,兩旁柱兩木于橛之端是也。
扂楔:門栓和豎在門左右的短木。比喻小材。(既然係小材,斷估應該都係短木?短木用來閂門,唯有打橫先得)
@恆智德 解「豎」不如解「直」,有「直」先有「豎直」。「搞扂」個詞本身有啲地方作「搞直」。
LSHK Jyutping
@親衛隊 睇你嘅回覆我感覺可以睇得出三樣嘢:第一係你應該講冇做過粵語教學亦都冇點學過外語,唔瞭解作爲語言學習者嘅痛點同埋關鍵問題,而且亦都唔知道而家粵語教學界的確因爲拼音方案分歧導致咗目前粵語教學行情好差。第二就係你好似覺得「外語=英文」,而且係英語本位主義,唔知世界上仲有大把唔係英文嘅外語。第三係你撈亂咗名稱同拼音嘅關係,專有名詞同拼音方案係兩樣無關嘅嘢。
@玭玻邦
同意吖。傳統名保留傳統拼法。唔影響其他(新)嘢使統一拼音。
@jyutping 其實有時又唔一定非此即彼,一定要互相排斥
如果從實用角度(簡單易接受)來講,加埋輸入法支持
個人會buy jyutping
但學完粵拼之後順手再睇埋其他方案,其實易過借火
所以不過係主次問題,完全可以兼容
你想做嘅係統一粵語嘅拉丁化方案,咁英文係最多粵語用嘅使用拉丁字母嘅語言。粵語拉丁轉寫要考慮同英文混合係好正常嘅事。
專有名詞同拼音方案係兩樣無關嘅嘢
咁講新翻譯你覺得用唔用粵拼(比如話重新起一個城市嘅翻譯)?名咁緊要嘅嘢因爲覺得某啲音轉寫得柒有意見好正常嘅事。
冇做過粵語教學
我的確未職業教過人粵語,但就我自己教同唔同文化背景嘅朋友(歐洲、拉美、中東都有)學基本粵語嘅經驗,粵語只要拼得出,點拼都冇咩唔同。因爲粵語係基於漢字嘅語言,佢哋用得多嘅係去認得一啲基本字講法點用,去跟youtuber+有需要去網站用字去查發音。
其次,識粵拼,比起用其它拼音標準,真係有更多嘅現實意義咩?香港又好,海外粵語人聚居地又好,地名、路名嘅拉丁化版本主要都係基於英文,學咗粵拼之後睇嗰啲字母冇乜可能對應到粵語(呢樣就係我講嘅要繼承傳統)
都冇點學過外語
如果講喺當學校入面專業科目去學,的確冇點學過。
我嚴格嚟講反對嘅唔係jyutping呢個方案(如果用「z」有優點,我會講可以充分利用keyboard嘅闊度 ),係反對將jyutping作爲唯一標準。
呢種推廣嘅態度令我諗起「何文匯正音運動」造成嘅後果。
最後講啲可能off topic嘅嘢,語言相關標準嘅制定其實都係一個政治議題。
有一樣未考據嘅過嘅嘢想請教大家,jyutping裏面嘅「z」、「c」,係唔係參考咗煲冬瓜嘅「z」、「c」,我記得之前聽人講過覺得好似。
我同啲fd以前都笑過pinyin人啲「zxq」好柒,依家你哋叫我名轉寫用「z」、「c」?。仲有喺同中國切割呢件事上,如果以後唯一官方標準同pinyin呢啲類似嘅位,會好唔舒服。
@恆智德 噢噉啊,其實我意指有啲粵語方言用「搞直」,至於「橫直」就未諗過。不過我印象中上海話係「橫豎」。
@親衛隊 jyujin tung manzi mou bitjin lyunhai...
@玭玻邦 雖然有漢字嘅情況下啲詞根嘅能產性會保持得比較好
鍾意用粵拼多啲,因爲好似係新啲嘅標準?